时隔120年的辛丑年中国为何能对美国说“不”必须得说这个人

来源:欧宝体育app登录首页    发布时间:2024-03-09 15:55:14

  120年前的辛丑年,大清帝国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颜面丧尽,国格沦丧。

  120年后的2021年3月18日,中美阿拉斯加“2+2”高层战略对话,我们的外交官挺直腰杆,训斥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的外交官,给美国人立规矩:

  掷地有声的线年前中国外交戾气、丧气、弱气、晦气,真乃豪气冲天,骨气!硬气!解气!霸气!!更多的折射的是底气!!!

  “据外电报道,近期中国人民在渤海海域和黄海北部海域,用新研制的、最先进的战略核潜艇,发射了新研制的最先进的洲际战略核DD”。

  这则新闻的看点在于,两个“新研制”;两个“最先进”,而且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杀手锏”重器。

  海基核力量和陆基、空基核力量相比,它天生具有隐蔽性好、生存能力强、威力巨大、出人意料等优势。

  目前,只有中美俄英法五大国拥有这一利器,而且也是世界军事强国有限发展的武器装备。

  提起巨浪DD相信我们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是我国潜射弹道DD的代号,有“巨浪滔天,摧枯拉朽”之意,作为我国三位一体核打击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送距离世界第一!它由2019年发射的巨浪-3型射程1.2万公里,升级到美方核武专家研判的约达到1.5-2.2万公里,其二次核打击能力已足够能够威慑对手不敢轻举妄动。

  威力大。巨浪—4的威力估计是巨浪—3的三到五倍。就目前而言,这个威力已是独步全球了。

  无法拦截。从目前现存技术水平来看,它从水底发射到击中目标,留给对方的预警时间,理论上只有5分钟左右,即使对方拦截探测到,但只能看着,已无能为力。

  “没有想到,当今世界各军事强国,在核潜艇和洲际DD方面,中国人不但已经遥遥领先,甚至把美俄都远远抛在后面”。

  1916年12月18日,黄纬禄出生于安徽芜湖市。相对于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来说,他的智商并无过人之处,甚至二三岁了,还不会说话。

  他有个开明的父亲。父亲黄慎闻是前清秀才,曾担任小学国文老师。六岁时,他上了私塾,但对习诵《三字经》等死记硬背心生厌倦,经常编理由逃学。但却对自然界的一切充满好奇,头脑里充满了为什么?

  父亲是伟大的,他没有逼迫孩子成为自己的翻版,更没有扼杀孩子探求自然奥秘的天性。

  他遇到了开心的老师。八岁那年,他进了芜关小学。那里灵活的教育学生的方式、丰富的课程设置,让他感觉进入了一个新天地。

  教算术的程老师常常通过有趣的故事和游戏来讲授知识。这让不满十岁的纬禄感到新奇、羡慕。

  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做点什么的他,对手工课也很感兴趣。高小阶段的黄纬禄,有时放学后就与小伙伴们放飞自己亲手制作的竹蜻蜓,他还开动脑筋用竹蜻蜓制作一个会飞的“炸弹”。

  他进了一个开放的学校。1933年8月,黄纬禄以优异成绩考入邻省的扬州中学高中部。当时的扬州中学有“北有南开,南有扬中”之称,数理化课本全是原版英文。他也是芜关中学历史上第一位考入扬州中学的学生,中西结合的开放式教育,为他以后留学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8月,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民国最高学府---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无线月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后被分配到无线电器件厂重庆分厂,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正是这样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他考取了官派赴英实习进修生,从此,与DD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3年5月,他前往英国标准电话及电缆公司和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实习。当时正值二战期间,他的实习生涯基本是在德国发明的世界第一代V-1型DD轰炸下开始的。他见识了它的强大威力。

  1944年9月,德国又开始向英国发射他们新研制的V-2型DD。一天,黄纬禄正要从住所的二楼寝室出来,刚打开门就听到一声巨响,窗户也随之强烈震动起来,他转身赶紧跑到窗前向外望去,只见不远处上空闪现一个大火球,一枚V-2型DD在空中提前爆炸了。黄纬禄愣在窗前,心里一直在琢磨,这种DD内部到底是什么结构,能使这样的庞然大物飞得这么远、这么快?

  德国战败后,英国弄来了一枚V-2型DD,放在伦敦博物馆展览。黄纬禄听说后,赶紧排队参观,从而了解了它的内部构造、飞行原理等,他脑海中顿时闪现了一个念头:要是祖国也能造出这样的东西,就没人敢欺负我们了。

  本来,他实习期已结束,该回国了,但是,抱着科学救国的想法,冒着官方随时停发补贴津贴的风险,1945年,他考入了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无线电系,攻读研究生。

  1947年10月,黄纬禄谢绝了英方公司高薪挽留,毅然回国,他要实现自身的梦想。

  1956年的一天,黄纬禄接到通知,前往北京参加一个秘密会议,就是这一个会议,实现了他的DD梦。次年12月,他转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作为我国第一代导弹事业拓荒者,黄纬禄和团队,在茫茫戈壁滩上,从此开始长达十多年的隐姓埋名生活。

  1958年4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第一设计部成立,主要承担地地DD控制管理系统和电子设备的研制,黄纬禄被任命为第一设计部研究室主任。就在这一年,我国地地DD(代号“1059”)的研制从仿制苏联的P-2DD开始了。

  当时,大家都是第一次涉足此项工作,只有黄纬禄见过DD,其他人连DD长得啥样子都不知道,资料也非常缺乏。他们就从头研究,黄纬禄总是每天7点就到办公室,先自学一个小时,然后开始工作,晚上9点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几个月后,黄纬禄带领的控制管理系统研究室画出了P-2DD控制管理系统的设计图纸。

  不料,1960年7月,苏联专家全部撤走,黄纬禄和他的团队开始了独立研究DD的时代,两个月后,他们把“1059”成功发射,这就是“东风一号”。此刻光辉将载入史册,实现了我国军事DD零的突破,国外称“像神话一样不可思议”。

  有了仿制的经验和探索,两年后,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DD“东风二号”又被运到发射场。

  作为副总设计师的黄纬禄立即组织人员查找原因。巨大的精神压力与夜以继日地超负荷工作叠加在一起,使黄纬禄的十二指肠溃疡日趋严重。每一次疼痛发作,常常持续数小时不能缓解。人们一般只可以通过他用拳头紧抵心口的姿势和脸上渗出的汗珠发现他因溃疡引起的疼痛,但他一直默默忍受着,坚持参加技术讨论。

  为了研制导弹,黄纬禄顾不上治疗。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白天他靠服用胃舒平来缓解胃酸加剧的溃疡疼痛,夜间他常常需要持续按揉或用力顶住疼痛的部位才能勉强入睡,以至于疼痛部位的背心都被磨破了。

  终于有一天,疼痛超过了黄纬禄可以忍受的极限。医生检查后,口气很坚决:“马上住院治疗!”但黄纬禄人在医院,心却在工作上,在病房里,他还召集有关人员来讨论技术方案。

  在以后的岁月里,他的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又有过数次急性发作,而每一次都与型号研制周期紧张、任务繁重、工作劳累密切相关。

  首发失败两年之后,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地地DD发射成功。之后,黄纬禄又投入了研制我国陆基系列的“东风三号”、“东风四号”、“东风五号”……

  “一枚导弹凝聚成千上万人的劳动,一颗螺丝、一根导线、一个焊点,出现一点问题,都可能会引起整个试验失败,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一次在“东风三号”DD测试时,某继电器偶发一次不吸合现象,再测试几十次后,此现状没再次出现,有的人觉得可能不是继电器的问题,只是偶发现象,不想再复测了。可他坚决不同意:“我们搞科学的就要有科学态度,不能‘大概’‘可能’,一定要抓住‘偶尔’不放。”又重复了百次测试,终于发现残存在继电器衔铁上的一块微小铁屑,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1969年,为核潜艇配套的海基系列的新型DD研制任务正式确定,黄纬禄再度挂帅,被任命为总设计师,这款新型DD,正是后来的“巨浪-1”。

  水下发射DD是个全新的领域。接触的介质是水,在水下二、三十米深度,把一个十几吨甚至几十吨DD推出水面,让它在空中瞬间点火,然后飞向目标区,它跟在陆基上发射或空气中发射非间接接触的空气介质完全不同。

  模型弹重量近10吨、长10多米,投在啥地方、怎么投,技术人员一筹莫展。黄纬禄想出了一个最原始的办法。1970年下半年,他们把模型弹放到南京长江大桥,然后用吊车以各种的姿式投入到水中,检查测试数据,获取DD水下基本力学参数。

  在无任何遮拦的露天作业现场,烈日的暴晒使导弹壳体内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壳体内空间本来就十分狭窄,胶粘剂挥发出刺鼻气味,令人作呕,加之壳体内密不透风,工作环境异常艰苦。他年近六十,坚持进入壳体掌握一手资料,手背还被烫伤。最终,他们的试验,获取了足以支撑DD试制的关键数据。

  晚间,他们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回到北京后,黄纬禄浑身长满了痱子,痱毒引起全身瘙痒,十分难受,一连几个晚上夜不能寐。他半夜不时起身,反复在放满冷水的浴缸中泡一阵子才能回去睡一会子。

  1982年10月第一次发射时,没有成功。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经济上的巨大投入和科研人员的长期心血都付之东流,何况当时我们的祖国还不富裕,大家非常紧张难过。黄纬禄坐在椅子,很久都没能站起来。他特别心疼也特别难过,但是,他很快宽慰大家,这次试验没成功,主要是弹的问题,我是总设计师,我负主要责任。

  随后带着大家一起找原因。6天后,找到了原因。上级领导有点担心,建议再推迟一下。因为发射是要向世界公告的,并在海上划定禁航区,这是有时间限制的。黄纬禄斩钉截铁地说,对此事我负全部责任,按时发射。结果10月12日,第二次发射成功。

  这样,我们的祖国就有了海基发射的巨浪-1号,后来又研制了巨量-2号,有了海基二次核打击能力。这一点上,黄纬禄功不可没.

  但是在1999年国家要给两弹一星元勋授勋时候,他却推辞说,虽然我是巨浪-1号的总设计师,但是搞DD这个事情是大家的功劳,是集体的功劳,不能因为我是总设计师,就给我一个人授勋,就把荣誉都放到我一个人头上。他坚决不要。单位也没把他报上去,就报了其他人,但是上级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还是给黄纬禄授了勋。

  1999年9月18日,建国五十周年前夕,国家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黄纬禄也和其他22人一起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们被称为“两弹一星”元勋。

  纵观黄纬禄的一生,在困难面前,他从不退缩,在失败面前,毫不气馁,在责任面前,总不推脱,在成绩面前,主动推让。

  而在生活上,他也总是从低要求。七十年代他工作的地方离家有20多公里,每天他都骑自行车上班或挤公交车,有几次摔倒,差点出大问题。

  晚年,上级来探望,发现黄老的家,简朴得如同一张褪色的老照片,旧桌子摇摇晃晃,没有一件像样的新家具,床上的漆都掉光了......上级3次提出让他搬新家,但黄老都拒绝了,以他的功劳,他配得上最豪华的大别墅!可他从不在意那些身外之物,这间旧屋,他住了足足50年。

  “东风”破晓,“巨浪”滔天,“神舟”腾空,DD人生,火箭老总,航天伟业,他是“孕育”出这一切的巨星之一。他一生可谓功绩赫赫:

  2011年11月23日晚,黄纬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曾深情说:“假如有来生,我还要搞DD。”

  中国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黄纬禄这样的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丰功殊勋,才让我们这个命运多舛的国家挺直了腰杆,昂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们崇高伟岸的不朽精神,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精神贫乏的年代赓续重温,竟是如此温暖世道人心!